打破学科壁垒 武昌首义学院解锁新文科建设“密码” 全球信息

时间:2023-07-06 10:37:46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魏雪霁)“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如何在科研驱动下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发展,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中打造学科生态尚不成熟的新兴学科,成为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以广才,志以成学。近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专访武昌首义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小菊,探访学校紧密对接地方人才需求,不断探索“新文科”建设,着力培养具有新文科交叉能力的一流本科人才的创新实践。从2000年创办至今,新闻与文法学院一路创新探索、踏浪前行,已发展成为学校“新文科”建设的“金字招牌”,闪耀着璀璨光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立足社会需求 推动传统文科转型升级

“我们以一流标准建设优势专业,以国家、区域战略导向培育新兴专业,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专业,以社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张小菊介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跨学科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作为与业界紧密对接的文科教育,必将顺势而为、应势而变。

要打破学科专业间以及跨学科专业的壁垒,构建数据应用为核心、内容生产与用户运营为两翼的专业集群融合特色,培养交叉融合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该院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向媒体融合转型”的发展理念,并以“新闻与信息传播大融合”为主根系,强化专业交叉的集群发展。

依照各专业的前沿趋向,学院以信息传播融合为转型龙头,布局六个专业建设对应分支领域的专业方向,形成集群式的专业发展模式。同时,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脚步,对传统专业进行更新升级,促进新闻学向智能传播转型、广播电视学向网络视听新媒体传播转型等,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打造引才聚智“强磁场”

“新文科能否做得好,关键看教师。”学院坚持“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一方面引进和聘请业界融合领域的精英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和学生学业导师;另一方面选拔教师分期分批轮流进入新媒体集团挂职锻炼,解决融媒体师资短缺问题,并引导教师由传统新闻传播教育者角色向“全能知识”的融合指导者转变。同时,扩大同新兴主流媒体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维度,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协同管理。

在课程设置上,紧扣融媒体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支撑“学科基础-融合平台-专业特色”专业核心能力指标的课程模块,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间实施跨专业的交叉选修学分机制,并以融合新闻传播学的基础课为主体,构建“复合课程组”,建立基于专业共享的融合新闻学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题课程和实验课程组。

2019年5月,学院在全省高校中首开先河,将5G网络直播技术引入《影视编导概论》课堂教学。师生利用新引进的5G网络直播技术,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直播、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传播、立体化呈现,打造出“人文+技术”的教学场景。

“5G网络直播教学颠覆了传统课堂,科技感十足,让我们对传媒行业最先进的影视传播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编导专业学生何莉萍“点赞”,“这堂课太有意思了,让人意犹未尽。”

创建实操“练兵”新平台 架设人才培养“快车道”

“新文科人才是否符合标准,市场是评判的最主要标准。”新闻与文法学院始终紧盯未来传媒业对融媒体人才紧缺需求,投入近1000万元,创建与媒介融合对接的全真实验“练兵场”,努力实现校内校外一条线,强化学生实操训练,让学生在校即成为“媒体人”。

2021年3月,华中地区首个高校直播实训基地——武昌首义学院直播实训基地揭牌。该教学基地融直播与短视频教学培训、学生就业供给、新媒体创新创业、对接品牌供应链等于一体,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及社会资源合作对接。

通过这一“融媒体练兵场”,让全院所有专业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有侧重点地对新闻采编的所有内容形态、业务流程都进行一次“大演练”,经过融合媒体多元化的培养,更好地提升就业竞争力。

在积极打造校内实践实训平台的同时,学院也不断拓宽校外实习渠道,真正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

校内外“双循环”的实践实训模式,让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媒介运营能力、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成为市场抢手的“香饽饽。”近年来,该院学生各类国家和省市级专业大赛中,斩获奖项120余项,位居同类高校前列;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大批毕业生进入国内一流媒体和网络媒体第一方阵任职并成为单位业务骨干,众多优秀校友活跃于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yunxinxi.cn

如有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317 493 128 @qq.com

粤ICP备2022077823号-5    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