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泥人,泥巴中开出的新花

时间:2023-07-08 17:38:02 来源: 浙江日报


潮新闻 监制 陈惠 策划 周楷华 特约撰稿人 徐华铛 编辑 朱银燕 制图 朱梦琳

编者按:古越遗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会稽山顶一棵松,鉴湖水网一滴泉,千年古城一片瓦,江南水乡一座桥,还有一位位名留青史的风流人物,一个个流传千年的历史典故……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每一寸城市肌理,每一处细枝末节,都可能蕴藏着悠久而又传奇的历史故事。品味地理人文,解读风土人情,让历史文脉沿着时间的长河缓缓流淌,润泽人心。这是历史文明名城绍兴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也是传承宝贵遗产,打造文化高地的重要途径。即日起,浙报集团绍兴分社重磅推出融媒体专栏《越风物》,邀请文化名家、民俗专家、文脉守护者、非遗传承人等一起讲述绍兴的人文地理故事,在感受璀璨文化无限魅力的同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的“文化自信”。

提起中国的泥人,人们便会想到无锡的“大阿福”和天津的“泥人张”。其实,绽放在浙东四明山麓的嵊州泥人之花,以她夸张的造型、得体的装饰、隽雅的色彩,不仅能与无锡、天津的泥人媲美,而且还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资料图)

嵊州,山川毓秀,气候宜人,逶迤而清洌的剡溪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名家。中国评审出的两位国家级泥塑工艺美术大师,原无锡泥人研究所所长柳家奎和他的侄子高级工艺美术师柳成荫,就是喝嵊州的剡溪水长大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仅35岁的泥塑艺术家柳成荫从无锡回到家乡嵊州,他看到剡溪岸边的乌黑泥细腻洁净,砂子少,粘性好,可塑性极佳,很适宜搞泥塑,就带领一帮年轻人,搞起了泥人。

这帮年轻人就是嵊州泥人的开拓者。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张立人、宓风光和裘粤若,这三人都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造型功底。在柳成荫的指导下,他们采来乌黑泥进行揉碾加工,增强泥土的粘性和韧性,然后用手捏塑,对满意的泥塑作品翻制成石膏坯模,用泥土印模后,上色彩绘,进行批量生产,逐步形成了嵊州泥人的产业。据《嵊县志》记载,从1981年起,嵊州泥人外销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遍及28个省、市。

在艺术创作上,年轻的嵊州艺人们吸取了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之长,融会贯通,又结合自己的观点,另辟蹊径,形成了嵊州泥人的艺术风格:造型简洁洗练,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这些泥人小巧雅致,便于生产和携带,小的只有黄豆那么大,但描绘精工,眼角分明,生动传神;大的不超过20厘米,造型雅致,设色精当,艳而不俗。在服饰图案的描绘上,隽雅得体,富于装饰感和韵律美,尤其令人称道的是笔墨的勾勒,左右两笔,就勾画出两道清秀对称的眉毛;彩笔一转,就描绘出小女孩红润的面颊,使“塑”和“彩”巧妙地浑然一体。

嵊州泥人大多取材于戏曲人物,兼有古典名著、历史人物和民间传统题材。神通广大的八仙,鹤发童颜的寿星,鲁莽憨直的李逵,情意绵绵的白娘子,恢谐传神的乔太守,双目喷火的太阳神……许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都在艺人们的手下一一再现,却鲜活有神。近年来,艺人们把视线瞄向近现代人物,创作了“流金岁月”、“二泉映月”、“民族泥娃”、“文化名人”及塑造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形象的“三百六十行”等作品,为泥塑艺术开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泥塑的可塑性强,可塑捏成各种形体,但牢度差,易断易裂,不便携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嵊州泥人的创制者们却巧妙地驾驭这个“局限”,在有限的天地里创造出无限的艺术世界。

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嵊州的泥塑艺人们综合了众家泥人之长,又开拓了漫塑、微塑和群塑的艺术品类,具有一定的艺术档次,引起了泥塑行业的瞩目。

宓风光创作的“三百六十行”便是一件成功的泥人漫塑作品。作品刻划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低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创制者抓住了各行业手艺人的特征,夸张了他们的脸部神态,强化了他们手和脚的动作,刻划了手艺人的行业细节,使人物形象生动,行业特征鲜明。看,那个肩扛磨石凳的“磨刀匠”闭眼张嘴扬手高喊“磨剪子铲菜刀”的神态;那个拘搂着身躯的“补鞋匠”迷着眼睛嘴里紧衔着几枚铜钉专注钉鞋底的动作,均将手艺人的行业特征刻划出来了。

嵊州泥人是室内摆设或馈赠亲友的极好佳品,如今,小泥人闯进了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各大城市、港澳地区的旅游景点以及东南亚各国,都能看到嵊州泥人的踪影。随着外贸的扩大,嵊州泥人的花色品种也在不断地增加。嵊州泥人,这朵瑰丽隽雅的工艺美术小花散发的馥郁芬芳,正香飘大江南北、海内海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yunxinxi.cn

如有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317 493 128 @qq.com

粤ICP备2022077823号-5    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