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官有多少等级

时间:2023-06-03 00:57:00 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


当时的李林甫身为中书令即右相,兼尚书左仆射,封晋国公。众所周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中书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相关资料图)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了很多的职位,例如李必的靖安司丞、张小敬的都尉、崔器的旅帅、高力士的骠骑将军、元载的大理寺评事等等,他们到底是什么等级的官?

官阶的最基础分为"流内"和"流外"两种,"流内"即大众所熟知的一品官到九品官,而流外则指在九品之下设立的职位,以辅助长官工作。

不同品级的官员服色各不相同。

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者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各州长官刺史,亦不拘品级,都穿绯袍。

区分"流内"和"流外"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区分"官"和"吏"的标准。这里首先要说明,"官"和"吏"是不一样的,虽然常用"官吏"来形容公门众人,但二者却有本质的不同。

从身份上来说官有品级,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吏则是服务于官员,虽然在衙门里做事,但没有官阶,不入九品之列,即不入流,有句话叫"不入流的小吏"指的就是这种,吏可以由长官自己聘用,不需要请示中央,相当于政府雇员。最常见的衙门中的衙役、师爷、狱卒等都在此列。

从升迁上来看,能够有实权的文官多是进士出身,只要不出大错基本上即便熬资历也能不断升迁,如果有功则升迁更快。而吏则大多只能不断地加强自身技能,为官员服务,以求得到赏识。

工作中,官是下令者,吏是命令的执行者。

流外分九等,流内分九品。

九品即从一品到九品九个大等级,每个品级都分"正"和"从","正"的官阶高于"从",而四品到九品除了分"正""从"还分"上""下"。

故而,官阶从上到下分为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以此类推到从九品下,共细分出三十个等级。

但正一品和从一品基本都是爵位和加封的虚衔,正二品和从二品中相当一部分也都不掌管实权,剩下的一部分有实权的也不一定是常设职位,经常空置。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三品的大臣组成朝堂政治核心,四品及少数正五品级别的官员辅助,

另有一点要注明,"宰相"和"丞相"完全不同,丞相是有明确官职的百官之首,而宰相只是对辅佐皇帝并拥有一些特定身份的高级官员的称呼,有的宰相甚至实际官阶达不到三品,在称呼会加上"同三品"或相似字样。

《长安十二时辰》中官位最高的莫过于林九郎,也就是原作中和历史中的右相李林甫。咱们开看看当时李右相是身领何职。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中书省在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西台,武后光宅元年(684)又改名凤阁,同时将门下省改名"鸾台",故而有著名的"凤阁鸾台平章事"一职。在剧中提到的"凤阁"指的就是当时在李林甫统领下的负责起草诏令的中书省。当时中书令为正三品。很多人大概都是从《神探狄仁杰》里第一次知道这个职位的。

《神探狄仁杰》剧照

而三省之中尚书省的以仆射为首。若同时有左右仆射,则以左仆射为主,尚书左仆射就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但唐玄宗后仆射如果后面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相似意义的称号则仆射实际不属于宰相行列。开元时仆射甚至成为了加官用的虚衔。故而这个官职对于当时的李林甫来说象征意义居多。

相比于仆射的身份,晋国公作为爵位,更多的只是荣誉。不过作为并非皇室出身的李林甫,晋国公已经是最顶级的封号的。爵位从高到低分为王、公、候、伯、子、男。不论在什么朝代,非皇族封王都是极其罕见的,包括唐初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封爵最高也只到国公。公一级从高到低分为国公、郡公和县公,国公为从一品,郡公为正二品,县公为从二品。而且封号上晋、秦、齐、楚地位最高,晋更是排在第一位,晋国公可以说是法度之内能够给予非皇族之人最高的爵位。

关键词: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yunxinxi.cn

如有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317 493 128 @qq.com

粤ICP备2022077823号-5    信息网 版权所有